“张大姐,今天太阳好,我想晒被子,您来帮我吧?”“好啊小何,我安顿好你陈叔就过去。昨天你帮我修理的热水壶今天用起来好着哩,不用花钱再买新的了!”3月30日一大早,樊城区水云间社区两户邻居就相互热情张罗,楼上楼下一下子热闹起来。
就在不久前,这两个家庭因各自不同的特殊情况还少有往来,一些日常生活困难很难自行解决,家人情绪低落,生活气氛沉闷。是我市民政部门目前正在探索的困难群体新型救助模式,让他们的生活又升起了一份久违的暖意。
张大姐的丈夫中风瘫痪、女儿是脑瘫患者,家庭负担沉重,她每天忙于护理丈夫、女儿,连家中损坏的电器也抽不出时间找人修理。当地民政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张大姐的家庭困境,及时将该家庭纳入低保保障范围,缓解其家庭经济压力。
襄阳市春雨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徐必果在常态化走访过程中,经常上门与张大姐聊天。了解张大姐的困难后,徐必果联系社会爱心人士,为张大姐家安装了新的坐便器,解决了张大姐丈夫的如厕问题。与此同时,徐必果还经常与张大姐聊天,舒缓其生活压力,提升她对生活的信心。
得知张大姐的家用电器出故障了,徐必果第一时间便想到了同一栋楼下的邻居何大哥。
何大哥年轻时学过修理技术,因意外下肢截瘫,常年独自居住。他是徐必果的重点服务对象,徐必果经常带领志愿者入户帮助他打扫卫生。
在徐必果的牵线下,他们渐渐熟悉了起来。何大哥为张大姐修家电,张大姐帮助何大哥干一些基本家务,两家人还时常互赠食物。在互帮互助中,重新找回了自我价值感。
徐必果的“不请自来”,是因为市民政局为了满足困难群众多元化救助需求,在水云间社区开展“物质+服务”社会救助试点。
市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与过去的低保金按月到账相比,该模式是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雇请专业人士进驻,点对点挖掘困难群众痛点,精准提供物质、精神两方面的服务,在满足基本兜底保障的同时,以差异化服务满足不同家庭的需求。
从运行效果来看,专业社工将“扶困”与“扶心”相结合,在缓解困难群众生活困境的救助基础上打破困难群众心灵困境,帮助张大姐和何大哥这样的困难群众实现了“他助”“互助”“助人”的角色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