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正文

奋力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系列报道之二

2024-05-21 23:05:01
已有 75 人浏览
来源:襄阳市政府

2024年3月12日,金鹰重型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停放在铁道线上的轨道工程装备整装待发。(资料图片) 谢勇 庞鑫 摄

从历史长河中走过来的古城襄阳,厚重又崭新。

20世纪60年代,襄阳以开放包容的胸怀接纳、服务了40多家三线企业,迅速完成工业体系雏形构建。

20世纪80年代,凭借“东风出山首站地”,襄阳赢得“全国十大汽车城”称号。

一次次抓住历史机遇,襄阳阔步迈上新型工业化道路。

时光流转,产业更迭。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为襄阳描绘了“一枢纽四基地”的新蓝图。锚定汉江流域科技创新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一新目标,襄阳迈上新征程的步伐更加从容、愈发坚定。

抢赛道,重塑汽车产业发展新格局

“链式”发展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为加快打造万亿工业强市,近年来,襄阳着力延链补链强链,以汽车为龙头产业,在链式发展中再造新优势、构建新生态、打开新空间。

4月25日,2024第十八届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盛大开幕,襄阳造新能源车东风纳米01共创版正式亮相。

在“新平台、新车型、新工厂、新团队、新动力总成”的条件下,东风纳米01车型从开发到量产用时18个月,其生产过程中80%的零部件来自湖北企业,襄阳本地化配套在70%以上。

襄阳东昇机械有限公司为东风纳米01生产汽车顶盖横梁、车门防撞杆等5个部位的51种零配件,预计年产值过亿元。

东实(湖北)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专为东风纳米配套动力电池。2022年10月中标东风纳米项目后,投资10亿元,建成年产10万台配套、3GWh动力电池系统生产线。

预计到2028年,东风纳米将累计实现整车销售额450亿元,带动零部件实现销售额285.23亿元,整车和零部件创造就业机会1.05万个。

“多方共赢,东风纳米01零部件本地化既是对零配件企业的利好,也是成本控制、自主创新、配套安全的需要。”襄阳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新能源整车的近地化配套将加速襄阳汽车零部件企业转型升级。

襄阳有370多家规上汽车零部件企业,今年争取实现50%的企业向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转型,骨干企业的新能源配套占比达到50%以上。

今年一季度,东风纳米01、东风日产探陆、东风御风V9E、第四代360THP发动机、国内首批新中重型集成电驱桥等一系列整车及动力新品相继下线。

“高新区靠汽车产业走到今天,也要靠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走向未来。”襄阳高新区主要负责人表示,高新区将抢抓我国汽车产业智能化、电动化转型机遇,强力入局新能源汽车赛道,实施科技创新引领,加快产品迭代更新,重塑高新区汽车产业发展新格局。

增活力,搭建科技创新服务新平台

4月14日,我市举办襄阳·武汉理工大学政校企合作推进会暨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创新论坛,来自政校企三方的代表围绕进一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协同融合发展,7个涉及产学研合作、科研平台和团队共建等领域的项目现场签约。

截至目前,武汉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襄阳示范区已经培养257名研究生、本科生在襄就业,联合成立创新基地109个,实现重大关键技术突破6项……

“面向新材料产业,深入推进政校企合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祺扬强调,要坚持以创新为动力着力打造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地,坚持以需求为导向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新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坚持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和科技金融支持,坚持弘扬科技创新文化,全力营造“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

湖北科创供应链平台是我省重点打造的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按照“三网一包”(天网、地网、金网、政策包)思路,构建形成要素富集、供应顺畅、配置高效的科技创新供应链体系。

为推进相关工作,今年一季度,我市成立了以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单位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4月14日,天网系统襄阳专区正式建立,完成了现有科技资源信息的梳理与共享。

截至目前,襄阳入驻企业585家,发布需求377项,正在对接项目246项,对接完成项目29项,使用情况居全省前列。

——地网方面,选定湖北汉江金融服务中心有限公司作为地网建设公司,推进地网服务体系建设,在各县(市、区)设立分支机构,形成快速响应机制。

市科技局充分发挥市科技信息研究所、国家技术转移中部中心襄阳分中心、湖北隆中实验室、襄阳华中大研究院等科技服务机构作用,依托37个汉江科联网工作站以及科经专员队伍,为企业开展全方位、全链条服务。

——金网方面,市地方金融工作局组织金融机构完成部分金融产品的网上发布。选取襄阳市汉江产业基金,对依托科创供应链平台开展成果转移转化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企业给予支持。

截至5月初,19家金融机构的部分金融产品在科创供应链平台上发布。

——政策包方面,市科技局详细研究武汉东湖高新区现有的5项39条政策,结合襄阳市实际情况,拟先行开展“揭榜制”项目,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积极融入省级平台的同时,襄阳不断实施创新平台赋能行动,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助力建设汉江流域科技创新中心。

——构建区域创新发展新格局。全力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工作,推动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现代农业深度融合。

——湖北隆中实验室发展蹄疾步稳。实现先进陶瓷、新能源电池、轻量化制造等领域6项重大关键技术突破。

——创新平台建设提质增效。推动襄阳华中科技大学先进制造工程研究院东津基地资产置换、湖北省航空装备综合型技术创新平台建设运行资金等相关事宜,提升平台创新能力。

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平台33家。

提能级,构建融合协调发展新生态

作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襄阳拥有3000多年茶叶种植历史,是“万里茶道”重要节点之一。

如何补齐短板,让“襄阳高香茶”香飘天下?

加快传统产业升级,襄阳坚持链式发力,从“茶叶”到“茶业”,把“小茶叶”做成“大产业”。

4月20日,总投资5亿元的襄阳国际旅游茶城开市,旨在打造汉江流域茶叶交易集散中心,补齐鄂西北“有茶无名、有茶无市”短板,为“襄阳高香茶”产业强筋壮骨。

近年来,我市投入3亿多元,支持“襄阳高香茶”提品质、扩市场、强品牌、延链条,现已发展茶园48万亩,培育加工企业330家,正加速向百亿茶产业迈进。

市委十四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配套的三次产业融合协调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我市正深入推进13条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和10条农业产业链链长制,狠抓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聚焦建设“144”产业集群,全产业链谋划、全产业生态培育,推动产业链式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作为全国三线企业的重要聚集地,襄阳航空航天产业发展基础好、起步早,但在市场经济冲击下,不少三线企业开始走下坡路,怎么办?

立足优势,抢抓风口,转型升级,努力打造中部地区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集聚区!

2023年3月,襄阳市重点产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带领本土十几家与航空航天产业关联度高的企业的相关人员,到上海商飞总部进行对接、培训。

去年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完成商业首飞,由航宇嘉泰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智能化座椅也完成载客首航。这是2023年3月上海之行取得的最直接成果。

外部拓展市场,内部参与分工,襄阳航空航天企业纷纷融入大飞机供应链。

襄阳航力机电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的压发电装置这一单品做到了年产值过亿元;襄阳航宇机电液压应用技术有限公司的伺服阀成功应用到AJ600飞机上……

2023年4月,我市出台航空航天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襄阳航空航天产业规模将达400亿元。

汽车产业发展迅猛,配套服务跟不上怎么办?

抢占新赛道,再造新优势,布局未来产业!近两年,襄阳加快抢占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储能电池两个细分产业新赛道。

在智能网联应用场景方面,支持东风股份、腾龙汽车、东风井关等企业研发生产自动驾驶物流车、智能网联公交车、无人巡逻车等产品,培育集研发、生产、测试、体验、应用、配套于一体的车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

在动力电池领域,投资100亿元的比亚迪30GWh动力电池项目16条生产线全部建成投产;投资68亿元的骆驼集团1200万套低压锂电池和10GWh储能项目去年7月开工建设;东实动力电池、赣锋锂电新能源电池、锂源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等新能源电池上下游产业链项目落户襄阳。

此外,随着中心城区智慧物流、智慧交管、智慧公交、智慧出行等深度应用场景落地,襄阳成功获批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截至目前,襄阳市车联网先导区已经完成一期、二期建设任务,在中心城区已构建覆盖244个交通路口、双向里程510公里、150平方公里的大规模城市级车联网应用环境。

推动汽车产业与交通、能源、通信、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融合发展,襄阳正着力构建集聚共生、协同发展的汽车产业网状新生态。

活力襄阳版权及免责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活力襄阳”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活力襄阳。如转载,须注明“来源:活力襄阳”。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活力襄阳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活力襄阳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本网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4. 活力襄阳对于任何包含、经由链接、下载或其它途径所获得的有关本网站的任何内容、信息或广告,不声明或保证其正确性或可靠性。用户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的风险。 5. 如因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文章刊发后30日内进行。
主管单位:活力襄阳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广告代理:活力襄阳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邮箱:1373288356@qq.com 内容QQ:1373288356 微信:活力襄阳
鄂ICP备2023002969号-1


活力襄阳 版权所有 © 2022-2024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