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水利部办公厅、共青团中央办公厅、中国科协办公厅联合印发通知,公布第五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襄阳引丹渠位列其中。目前,襄阳市已有2家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分别为长渠(白起渠)、引丹渠。
引丹渠于1969年动工兴建,1974年建成通水,从丹江口水库引水,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共用水源,与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共用取水口。设计灌溉面积210万亩,是全国排名第二十一位、湖北第二、襄阳最大的灌区,总干渠长68千米,6条干渠总长254.2千米,716条支渠总长1570千米,有6775米长的“地下长龙”清泉沟隧洞和4320米长的“天上银河”排子河渡槽,粮棉油年产量占全市的三分之一,担负着老河口、襄州、樊城、高新“一市三区”和襄北农场农田灌溉和区域内132万人饮水安全任务。
北有红旗渠,南有引丹渠。引丹渠建成运行近50年来,发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累计供水400多亿立方米,灌溉农田6000余万亩次,粮食总产1500多亿斤,是保障襄阳粮食安全、供水安全、饮水安全、生态安全的关键性综合基础工程,为襄阳成为全国十大夏粮主产区、全省粮食大市和长江流域百亿斤粮食大市提供了重要支撑,被鄂北群众誉为“生命渠”“幸福渠”。
引丹渠水情教育基地以“丹心向党、舍身为公、艰苦奋斗、求变求新”丹渠精神为核心,以丹渠博物馆为窗口,以引丹工程为场所,以引丹渠国家水利风景区为载体,坚持水情教育与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丹渠精神宣讲等有机融合,打造成一个集水知识普及、水工程展示、水生态保护、水文化宣传、节水技术推广、红色文化传播、休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水情教育基地,还被评为湖北省节水型灌区、湖北省水利红色资源、襄阳市党性教育基地和省级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灌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下一步,襄阳市水利和湖泊局将做优做强长渠(白起渠)、引丹渠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品牌,充分发挥两个基地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加强管理、注重创新、突出特色上下功夫,创新丰富教育活动和实践手段,不断提升面向公众开展水情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公众水安全水忧患意识,推动形成全民知水、节水、护水、亲水的良好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