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篇
长沙窑青釉绿彩瓷执壶
(出土于郑家山)↓
这件长沙窑青釉绿彩瓷执壶出土于郑家山,高29.4厘米、口径9.2厘米、底径21.7厘米;灰白胎,体施青釉泛黄,近底处露胎;直口,圆唇,直颈较短,溜肩,瓜棱形弧腹,平底;肩一侧置八方短流,相对的一侧贴附扁形曲柄,另外两侧贴塑一对横系;口沿、腹部点饰釉下绿彩花叶纹。
瓷器篇
长沙窑青釉绿彩瓷执壶
(出土于樊城紫贞墓地)↓
这件长沙窑青釉绿彩瓷执壶出土于樊城紫贞墓地,高21.5厘米、口径15厘米、底径11.7厘米;灰白胎,体施青白釉,底部露胎;敞口、圆唇,粗长颈,溜肩,弧腹内收,平底微内凹;肩部一侧置九棱形短流,相对的一侧贴附扁带形曲柄;腹部点饰釉下褐绿彩花叶纹。
这两件执壶有什么区别呢?
从上图可以看出,2件执壶各具特点,口、颈、腹、底、柄及釉色等都有明显区别,如:
口由直口变为敞口,
颈由粗短变长,
柄由短加长,
釉由绿彩变为褐绿彩。
这些区别反映了唐代执壶形式的多样性及早晚不同的演变轨迹。
延伸
执壶,又称“注子”“注壶”。由长沙窑瓷壶上的文字“陈家美春酒”“酒温香浓”“泛花泛蚁”等可以看出,唐代瓷执壶可用为酒器和茶具,作茶具者叫茶瓯,作酒器者称酒瓶或酒注子。青瓷执壶在南北朝时期已出现,唐前期执壶形制稍显固定,中晚期执壶式样繁多。
长沙窑瓷器器型多达七十多种,产品种类丰富,其中数量最多的有壶、碗、罐、洗盒、瓶、盘、碟、盂、杯、盏、水注、烛台、灯、枕和各种瓷塑鸟兽、人物等。
执壶的艺术装饰手法
艺术装饰手法主要有釉下彩绘、模印贴花、印花、堆花、刻划花、镂空等,纹饰有花草、鸟兽、鱼、人物、园景及诗、商品宣传文字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釉下彩绘、模印贴花与诗文装饰。
①釉下彩绘一般以彩色在坯上作画或刻划花纹并上彩后施釉入窑烧成,彩绘的色彩以褐、绿两彩为主,有的用褐彩画线,有的用绿彩渲染,褐、绿两色交替或重复运用使色彩产生多变的艺术效果。此外还有白、粉蓝、褐绿等色彩。
②模印贴花往往是将用模子制成的花纹堆贴或直接拍打在器物的坯上,或在薄泥片上压印出花纹,经低温素烧,贴于器体后施釉,再在贴花处浸上褐釉,进行综合装饰。
③诗文装饰是长沙窑的始创,即在坯上写诗施釉烧制而成,诗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研究唐代历史、文学、书法等的重要资料。
中国陶瓷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发展,到唐代,由于国家的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陶瓷业也开创了一个新的局面。
唐代制瓷名窑林立,南有以浙江越窑为代表的青瓷,北有以河北邢窑为代表的白瓷,形成“南青北白”的生产格局和特点。
通常唐三彩釉陶是盛唐气象的标志,也是那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陶瓷品牌。但南方长沙窑瓷器青釉下加釉彩的普及,冲破了唐以前单色青釉一统天下的局面,走出了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
长沙窑釉下彩的创烧对中国彩瓷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为唐以后的彩瓷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陶瓷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