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板鸭选料考究、加工精细,每年农历九月开始制作,到翌年二月二结束,尤以霜风天制作的板鸭品质最佳。用传统方法腊制板鸭、酱板鸭、水板鸭营养丰富,味美可口,含有铜、锌、铁、钙等十多种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和营养物质 [4] 。宜城板鸭具有外形方正、质于板状、宽阔体肥、皮白肉红、质嫩致密、腊香浓郁、味觉回甜等特点,概括地评价为“干、板、酥、烂、香”5个字。 [5]
2006年07月12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宜城板鸭”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品质特性
宜城板鸭,又名宜城酱板鸭,产于湖北宜城市,是襄樊特产之一。宜城板鸭采用古田螺、鱼虾、稻谷为食的成鸭以独特的配料进行育肥、李杀、去毛、精制,造型、晒干及寒霜侵蚀、真空保鲜技术等二十几道工序加工而成,产品外表呈白色、淡黄色。腹腔内壁干燥、肌肉切面紧密呈玫瑰红色,咸淡适宜。鸭肉丰满细腻、肥而不腻、皮薄鲜香,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之功能。 [6-7]
宜城板鸭外形或扇形或琵琶形,腿部发硬,周身干燥;皮面光滑无皱纹,呈白色或乳白色;腹腔内壁干燥,附有外霜; 胸骨与胸部凸起,颈椎露出;肌肉收缩,切面紧密光润,呈玫瑰红色,具有板鸭固有的气味。水煮时,沸后肉汤芳香, 液面有大片脂肪,肉嫩味鲜,有口劲。 [5]
营养价值
药用价值
工艺特色
宜城板鸭选料考究、加工精细,每年农历九月开始制作,到翌年二月二结束,尤以霜风天制作的板鸭品质最佳。
从原鸭到成品板鸭,要经过十几道基本工序,制作时间持续数月。每年中秋前后,厂家开始大量收购自由放养的草麻鸭。原鸭购进后,一般育肥28天。育肥鸭在通过禁食、宰杀、放血、退毛等一系列程序之后,就进入最重要的腌制环节,宜城板鸭的腌制极有讲究,鸭体被撒满细盐,需要人工反复擦拭,再被放入缸内。腌制时间需要有经验的师傅来决定,时间一旦过长,则板鸭咸味太重,影响质量。腌好的板鸭定型后就可进行晾晒了,一般需要日晒夜露5—7昼夜。
宜城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东界随州、枣阳,南接钟祥、荆门,西邻南漳,北抵襄阳。地处东经111°57′—112°45′,北纬31°26′—31°54′。东西宽76千米,南北长53千米,版图呈“蝴蝶状”,总面积2115平方千米。整个地势自西北微向东南倾斜。水系以汉水为骨干,构成“树枝状”。流域面积在5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103条,宜城蛮河是汉江的最大支流,境内有泉眼5处,水库81座。汉江自北而南,纵贯全境。
宜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年无霜期240天左右,年降水量在850至1000毫米之间,年日照1800至2100小时,年平均气温15至16°C,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6%。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有利于生物生长繁殖,生物种类较多,资源丰富。农、林、牧、副、鱼等生物资源种类共有1190种。宜城汉江流域两岸植被丰富、野生动物较多,水质无污染,清澈透明称之为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之地。
湖北省宜城市优越的自然条件是成就宜城板鸭浓郁特色和优良品质的基础。制作上等宜城板鸭的原鸭,对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等环境条件都有特定的要求,只有适宜的生态环境才能培育出独具特色的优质原种。宜城位于鄂西北部,地处汉江中游,东西部为丘陵,中部为河谷、平原和岗地,全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大,土地肥沃,是名副其实的优质原鸭产区。 [4-8]
早在清道光(1782年—1850年)年间,宜城的郑集、璞河一带出产腊制板鸭。
2003年底,宜城市就筹备宜城板鸭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申报工作,界定了郑集镇、流水镇、孔湾镇、小河镇、鄢城办事处行政区域为宜城板鸭地理标志产品申报的地域范围。随后,组织有关人员起草了宜城板鸭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资料,并于2003年11月向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呈报了宜城板鸭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2004年9月9日,国家质检总局进行了宜城板鸭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受理公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告第121号)。公告已期满,且没有异议,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审查委员会对宜城板鸭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技术审查,符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的有关法定程序。
2006年4月22日下午,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科技司地理管理处、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法国卡慕公司等专家、教授组成的“宜城板鸭”地理标志产品专家审查会,听取了副市长杨建国对宜城板鸭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陈述报告。专家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对宜城板鸭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名称、保护范围、产品质量特色及其当地自然、人文因素的关联性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审查,一致认为宜城板鸭,在质量特色、产品加工工艺、安全卫生要求、加工设备的技术及历史渊源等都具有鲜明的特色,符合地理标志产品的申请条件。通过专家组的审查后,上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复查批准。